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人物报道 >> 我和我所敬重的李焕之(朱家麒)
详细内容

我和我所敬重的李焕之(朱家麒)

朱家麒(著名词作家、书法家)

image.png

1999年元旦,李焕之夫妇与词作家朱家麒及其女儿合影于鼓浪屿钢琴码头


image.png

1999年元旦,“首届厦门文艺奖”主办单位厦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在闽南大厦旋转餐厅为李焕之先生庆贺80寿辰(图中生日蛋糕边上为李焕之先生,左侧为焕之先生的夫人李群,右侧为朱家麒)。




我和我所敬重的李焕之

•朱家麒•

 

2019年1月2日,是厦门之子、双十中学校友、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合唱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李焕之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1月7、8两日,“李焕之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和“李焕之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相继在福建大剧院、福建省文联会议厅隆重举行。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音协等有关单位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多音乐界专家学者与李焕之先生的生前友好和亲属参加了活动。本人作为这次纪念活动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参与和见证了活动的圆满成功举办,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活动结束至今,每当我重温纪念音乐会、座谈会的实况录像与相关报道,特别是再次聆听由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在音乐会上倾情演唱的焕之先生1935年在双十读高中时为郭沐若的歌词谱曲的处女作《牧羊哀歌》和他老人家1989年为本人的词作谱曲的同名电视音乐片主题曲《白鹭女神之歌》时,总是禁不住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和焕之先生因音乐结缘,从相识到相知的一桩桩往事,一幕幕浮现脑海,历历如在眼前……

 

1961年,我从小学毕业考进双十,就时常听教音乐课的廖璇老师以及她的夫君、负责学校文艺队工作的陈炳煌老师提起他。当时那首传唱全国的《社会主义好》,已经让这位双十老校友名扬天下了。但说实话,对李焕之其人,那时真的还说不上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1958年,他曾以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的身份, 随同北京文艺界福建前线慰问团回到他阔别20年的故乡厦门,期间特意抽空回双十看望母校师生。当年我曾在廖璇老师家墙上的相框中看过焕之先生回母校时在校门口与她们夫妇俩以及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合影。照片上的李焕之身着中山装、一副清瘦文弱模样,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听廖老师介绍:就是这次回厦门返回北京后,焕之先生饱含着对故乡的深挚情感,倾注大量心血,创作了他的《第一交响曲·英雄海岛》(共四个乐章,后更名为《天风海涛》),并于次年即1959年,作为国庆10周年的献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演。

 

1987年,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文联、厦门音协等单位联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办了本市有史以来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名为“厦门之歌”的全国性征歌比赛活动。由本人作词、袁荣昌(后曾任厦门音协主席、福建省音协副主席)作曲的女中音独唱歌曲《鹭岛,我的故乡》,在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这次比赛的评委,全部是来自北京的著名音乐家;而担任评委会主任的,正是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李焕之!

 

记得那是征歌评选揭晓后的次日下午,在中山公园南门斜对面厦门文化局会议室,征歌活动组委会召开了一个有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与获奖作者参加的座谈会。就是在这个座谈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校友、乐坛泰斗李焕之,以及他的夫人著名作曲家李群(时任《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那首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被誉为“中国少儿歌曲里程碑的”《快乐的节日》以及《我们是雷锋式的好少年》《我们从小讲礼貌》等脍炙人口的少儿歌曲就是她的代表作)。

 

焕之先生其时已年近古稀,鬓毛已衰乡音亦改,但精神䦆烁而谈锋犹健。大约因为长期生活在北方而其夫人又是北京人的缘故吧,焕之先生操着一口带着“京腔”的普通话,说话时慢条斯理的,声音不大,听起来却让人觉得十分清晰。作为征歌活动评委会主任,焕之先生自然是座谈会的中心人物。他在发言中对厦门举办全国性征歌的举措表示赞赏,对征歌的成果表示满意,对评选出来的那一批优秀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择其要者进行了点评,同时也对家乡音乐事业未来的发展寄予殷切的期望。座谈会临近结束时,焕之先生和善而亲切地对袁荣昌和我说:《鹭岛,我的故乡》这首歌写得很优美,很深情,希望能提供一份带有钢琴伴奏的谱子,他打算带回北京,推荐到国家级的音乐刊物上发表……不久之后,这首作品果真就在中国音协主办的权威性刊物《音乐创作》(1987年第4期)上刊登出来了。

 

事隔多年之后,李群老师在一次闲聊中告诉我:焕之先生非常喜欢和赞赏《鹭岛,我的故乡》,说这首歌仿佛让他回到少儿时代在厦门故乡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多少次对月凝思,多少次临风遐想/我的故乡,鹭岛啊鹭岛/你那遍地的相思树,染绿我多少幽深的梦境/你那盛开的凤凰花,点燃我多少炽热的希望/……多少次披衣徘徊,多少次凭栏翘望/我的故乡,鹭岛啊,鹭岛/你那金色的沙滩,留下我多少童年的回忆/你那如鼓的浪声,激荡着多少游子的衷肠/……无论我走到什么地方,总是深深地、深深地把你怀想!”我想,大约是这些词句和它的旋律,引发了少小离家的焕之先生的心弦共振,才使得这位曾怀着满腹乡愁、倾注大量心血谱写出《天风海涛》《乡音寄怀》《一片相思一片情》等诸多游子怀乡动人乐章的音乐大师对《鹭岛,我的故乡》这首歌的格外钟爱与垂青吧?

 

1987年夏天,时任《音乐创作》常务副主编的龚耀年先生从北京出差到福建,带着焕之和李群老师的一封信,到厦门与袁荣昌和我见面。龚耀年第一次来厦门,我和袁老师陪同他在鼓浪屿、万石岩、集美各处转了一圈,饱览厦门的美丽风光。那天在鼓浪屿港仔后沙滩上,龚耀年面朝大海发出感叹:“没来过,都不知道,厦门真是太美了!”他认为,厦门应该努力加大城市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那个年代,电视上正流行一种“音乐风光片”的形式。因此他提议,大家可以联手合作,共同为厦门创作一部音乐风光片。

 

也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龚耀年回北京后不久,我在一位朋友家,偶遇厦门电视台文艺部的音乐编导连良,谈起创作音乐风光片的想法,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经过多次碰头切磋研究,两人一起为电视片拟定了一个总体构思方案。

 

1988年初,电视音乐片《白鹭女神之歌》摄制组由厦门电视台文艺部牵头正式成立,由我和连良担任策划和主创,并由本人着手,用几个月时间先行创作出以颂扬鹭岛儿女为主题的电视音乐片《白鹭女神之歌》的一组歌词(共九首),同时邀请李焕之、李群、龚耀年、曾文济(时任央视音频部主任)、章绍同(时任省音协副主席)、袁荣昌(时任厦门音协主席)等几位作曲家共同参与音乐创作。

 

88年5月上旬,摄制组按原定计划在鼓浪屿海滨的观海园旅游村召开了一个创作笔会,召集词曲作者一起研究《白鹭女神之歌》组歌的音乐创作,包括协商整体音乐风格的把握等。笔会报到的那天上午,我和连良导演按照北京客人预定到达的航班时间驱车前往高崎机场接站,可是接到的却只有龚耀年、曾文济两位,焕之夫妇竟未同机到达。一问才知道,原来焕之先生在临出行前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了“脑电波异常”,只好退掉机票,住进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

 

笔会在焕之和李群两位老师缺席的情况下仍按计划进行。会中我提议,以电视摄制组的名义给焕之先生拍发一个慰问电,这个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于是当天下午,就由我负责到龙头路上的鼓浪屿邮电局给李群老师拍发了一个电报,通过她代转焕之先生,向他老人家表示慰问。

 

音乐笔会进行了五天四晚,其间还穿插安排了厦门各主要景区景点的采风,并将已基本定稿的9首组歌歌词进行了谱曲的分工。笔会结束时,根据大家的一致意见,把主题歌《白鹭女神之歌》及少儿歌曲《快乐的小白鹭》这两首歌词托龚耀年先生带回北京,交给焕之先生夫妇谱曲。

 

原以为焕之先生患的只是一般疾病,后来才从龚耀年先生那里了解到:焕之先生患竟是鼻咽癌(!),必须继续住院治疗。龚耀年说:鉴于这情况,他原不忍心把歌词交给焕之先生,怕影响他的治病和康复,但焕之先生一再坚持说,难得有机会为家乡创作,我还是努力一把吧!……果然,过了不到一个月,摄制组就收到李群老师寄来的《白鹭女神之歌》主题歌和《快乐的小白鹭》两首抄写得相当工整的曲谱。

 

后来,据李群老师私下向我透露,焕之先生住院治疗的那段时间,因为接受放疗身体备受折磨非常痛苦,但为了不耽误电视摄制组的工作进度,他强忍着病痛,在病床上坚持完成了主题歌的谱写。

 

1988年8月初,《白鹭女神之歌》的前期创作全部完成,进入了音乐制作阶段。8月中旬,我和连良导演飞赴北京,到央视录音棚主持录音。当时焕之先生刚做完又一次放疗,出院不久,正在家里静养。于是那天一下飞机,我俩就在龚耀年老师的陪同下,带上家乡新上市的龙眼到三里河焕之先生住处去看望他老人家。

 

叩开焕之先生的家门,李群老师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客厅,亲自为我们沏了热茶,之后轻声告诉我们说:“焕之老今天还在发烧,刚吃完药,正在睡。”我们嘱意千万不要打扰他,让他好好休息……。说话间,我环视了一下客厅:进门处右侧墙边一整排的书柜;书柜前一套沙发、茶几;墙角一盏素净的落地灯……所有陈设显得简朴、大方;对着门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一个浅咖啡色镜框,镜框里镶嵌着一幅带有魏碑书法韵味的条幅:“碧海为琴浪作弦,水仙吹笛老龙眠;滩头自有知音客,谱出风云交响篇。”一看落款,才知道原来是老舍先生自书的赠送焕之的一首诗。(这首诗的手迹后来被镌刻于厦门环岛路音乐家广场李焕之雕像边的一块石头上,日夜陪伴着面朝大海的音乐大师——这是焕之先生逝世多年以后的事了。)

 

当我们一边喝着茶一边聊天的时候,忽然,靠着客厅左侧斜对的一个房间(焕之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门打开了,焕之先生在李群老师的搀扶下,从房中颤巍巍走出来,在门口两三步的地方停了下来。看到焕之先生出来,我们连忙站起来,示意他赶快回房休息。那一刻,我注意到,还在重病煎熬之中的焕之先生显然比二年前见到时清癯、苍老了许多。焕之先生脸上带着他特有的憨厚、似乎还约略带着些许歉意的微笑,声音微弱地向大家问好。尔后又断断续续、显得有点吃力地对我和连良说:“谢谢你们大老远来看我,谢谢你们带来了家乡的珍果!”……

 

 1998年岁末,厦门举办“首届文学艺术奖”颁奖活动,电视音乐片主题歌《白鹭女神之歌》荣获“特别荣誉奖”。焕之先生在夫人的陪同下应邀从北京到厦门参加颁奖典礼,接受颁奖。两位老师抵达厦门的那天,我和袁荣昌一起前往厦门宾馆五号楼他俩下榻的房间看望他们。经过大病之后多年的调养,焕之先生看起来身体状况还不错。大概因为又回到阔别的家乡,见到久违的朋友,焕之先生那天显得精神特别好,跟大家聊了很多,很开心。其间,他谈起小时候曾在厦门中山公园附近玉屏巷一所叫做“竞存小学”的学校插班(五年级)读书的情况,以及后来在双十上中学时参加学校课外文艺活动,包括铜管乐队和话剧排演,还扮演过“阿Q正传”中小尼姑等趣事。当我告诉焕之和李群老师,我也是双十校友的时候,他们感到有点惊讶(大约因为先前不曾听我说过)。李群老师问我,是双十哪一届的,我告诉他们是初中64届。她听后感叹说:“哦,那你和焕之老相隔了差不多30届哪!看来,你们双十还真是出人才啊!”……

 

“首届厦门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正是1999年的元旦。那天上午,活动的主办方厦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在闽南大厦33层的旋转餐厅举行了早餐会,招待全体获奖者喝早茶。早餐会进行中,餐厅服务员忽然推出一个大蛋糕,只见时任市委宣传部部长的杜明聪站起来向大家宣布:“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明天是本届‘文学艺术奖’特别荣誉奖获得者,德高望重的音乐泰斗李焕之先生80岁寿辰,让我们在这里提前向老寿星祝贺生日,祝愿他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全场掌声雷动。焕之先生非常激动地站起来,即席致辞,向大家表示感谢。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这两天我和两位老人在一起时,李群老师嘴上老是念叨着:“这是天意,天意啊!”——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潜台词”大概是:老天爷有意安排,让焕之先生在80岁生日的时候,再次回到他梦绕魂牵的故乡,并获得故乡对他创作的最高奖赏!

 

早餐会结束后,根据有关安排,焕之先生即由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的林汝勋处长和我陪同,赶往鼓浪屿,出席在那里举行的“1999鼓浪屿音乐旅游年”开幕式,并作现场讲话。开幕式安排在鼓浪屿钢琴码头大榕树边上的一个开阔处,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围了一大圈。当人们得知主席台上那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就是脍炙人口的《春节序曲》《东方红》《社会主义好》的曲作者、中国音乐界泰斗李焕之的时候,场上气氛格外热烈。尤其是焕之先生现场致辞的第一句话:“各位乡亲,各位朋友,大家新年好!我是厦门人……”即时引发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那天到场的多家新闻媒体,报导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

 

焕之先生此次返乡,本人几乎全程陪同。在厦门宾馆他们夫妇俩的下榻处,在人民会堂“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现场,以及在闽南大厦旋转餐厅,还有鼓浪屿往返的渡轮上……我用相机一一拍下两位老人参加各种活动的镜头,并将那些照片整理成册,赶在春节前邮寄给他们。两位老人收到后非常高兴,大年初三李群老师很及时地抽空给我寄来一封信,表示诚挚的谢意。

 

从厦门返回北京后,焕之先生即开始忙于筹划和准备预定于当年5月23日举行的“李焕之作品音乐会”。我从时任中国音协秘书长的段五一先生那里了解到,那场音乐会的经费不够充裕,尚有部份缺口,因此,便给时任厦门市委书记的石兆彬写信,建议市政府有关方面给音乐会提供赞助,参与协办。此建议得到了石书记的赞同和批示,最后是由市文联出面,拨了一笔赞助款,多少弥补了音乐会经费的不足。为这件事,焕之先生在百忙之中特意给我寄来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一再表示感谢,甚至说:“我为有你这样的知心朋友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没想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如此谦卑,让我这后学小辈愧怍有加感佩不已!

 

1999年5月23日,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7周年之际,为庆祝先生诞辰80周年,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李焕之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隆重举行,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联、厦门音协参与了音乐会的协办。音乐会特别安排了由总政歌剧团著名高音歌唱家潘淑珍演唱的《牧羊哀歌》和《白鹭女神之歌》(潘淑珍领唱、中央民族歌舞团合唱)两个声乐曲目,以及他老人家用歌仔戏音乐素材创作的民乐合奏《乡音寄怀》等曲目,充分体现了焕之先生对故乡无限热爱和深挚眷恋的情感。

 

1999年下半年,李焕之先生身上原已得到控制的癌症重新复发,让他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当年年底,在备受晚期癌症煎熬折磨、两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焕之先生仍以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坚持创作,把《第二交响曲——土地》第一章《路》改写成单乐章的民族管弦乐《大地之诗》。这是他老人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生他养他的祖国大地的热情礼赞,是他倾尽全部心血谱就的人间绝唱不朽乐章!

 

“七个音符,一部人生”——这是作为人民音乐家和革命音乐家的李焕之在80岁寿辰时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作出的高度概括。2000年3月19日,焕之先生终因医治无效,辞世于北京协和医院,走完了他81年的光辉生命历程。

 

2004年1月,焕之先生诞辰85周年之际,由我起草并联络了彭一万(时为市人大代表)和袁荣昌(时为省政协委员)两位老师一起签名,给市委市政府五套班子递交了一份《关于举办李焕之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的建议书》。建议事项主要有:一、在厦门建立以李焕之名字命名的音乐厅。二、建立李焕之的雕像和纪念馆。三、举办李焕之作品专场音乐会。《建议书》获得了政府方面的部份采纳,结果是由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潘世建(也是双十校友)牵头负责,聘请著名雕塑家李维祀创作,在环岛路音乐广场建成了一座李焕之面朝大海的雕塑(坐像)并在雕塑落成时举行了现场揭幕仪式。揭幕仪式上,厦门爱乐乐团在著名指挥家郑小瑛的指挥下演奏了李焕之先生的民族交响乐代表作《春节序曲》,并由该乐团伴奏、女高音歌唱家张乐领唱、厦门星海合唱团合唱,共同演绎了《白鹭女神之歌》。

 

《牧羊哀歌》是焕之先生16岁时在双十母校读高中时写下的他音乐创作生涯的第一首歌,而《白鹭女神之歌》则是我和他两代双十校友联手合作的一首献给故乡人民的激情颂歌。这两首歌,以及他的《天风海涛》《乡音寄怀》等器乐作品,是他老人家留给厦门人民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为纪念这位从厦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杰出校友、音乐大师,听说双十母校即将在在新校区的校园中建立以他名字命名的音乐厅,并树立他的雕像以供瞻仰,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最近我又听说:厦门大学交响乐团为纪念焕之百年诞辰,决定于建国70周年之际,将他老人家曾在建国10周年首演于人民大会堂的专为故乡创作的《第一交响乐·天风海涛》(原名《英雄海岛》,共4个乐章),搬上音乐舞台,举行首次公演,为厦门人民奉献一场音乐盛宴,这同样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大好事,我殷切期待着。


image.png

2019年10月10日,厦门双十中学百年华诞庆典之际,与李焕之先生长子李大康教授合影于新落成的李焕之音乐广场及李焕之雕像前。


image.png

咨询热线:
0592-5923214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富兴大厦写字楼13层

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五四麦麦网

手机:137-997-88740

邮箱:408749268@qq.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添加客服微信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