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演艺人员 >>歌 手 >>女歌手 >> 福建闽南最具代表音乐制作人,歌手王中龙
详细内容

福建闽南最具代表音乐制作人,歌手王中龙

王中龙,福建惠安人,二十一年来坚持在闽南原创音乐道路上,着眼闽南文化,贴近闽南人生活,创作了数百首具有浓郁闽南风情的歌曲,以助力本土闽南歌的蓬勃发展。



弃商从艺  守望乡土音乐

从商是王中龙最早的人生规划,他早期从事过建筑承包、装修、工艺美术等行业,唱歌只是业余爱好。1996年,王中龙在生意大起大落后离开家乡,异乡漂泊的生活让这个在外游子对家乡愈发思念,从小喜欢唱歌的他把满腔眷恋编唱成《思乡的外出人》。1997年,这首处女作品参加厦门闽南语歌唱比赛引起不错的反响,这也成为他进入音乐圈的敲门砖,从此王中龙走上一条探索原创闽南歌的道路。

闽南歌是闽南人用方言抒发的心声,传唱日常生活中普通常见的场景,歌词纯朴,旋律动听,是海内外闽南人的集体记忆。“艺术这条路不好走。”王中龙由衷感慨。他认为,福建本土的原创音乐市场氛围没有形成,闽南歌因其方言特性,具有传播区域上的局限性,大部分本土音乐人及作品被搁浅、埋没。“对音乐的爱好和本土情怀支撑我走下去,也曾有朋友劝我多花时间去经营其他生意,想想还是舍不得放弃音乐艺术……”

“音乐界的高手都是我的老师。”王中龙开玩笑地说,打算搞音乐,没点专业知识可不行。他勤勉自学的同时,也不断向业内人士请教沟通。此后,他的个人作品层出不穷,并屡获殊荣。2000年《平安回航》获得大陆首届闽南语十大金曲;2006年参加中华全球闽歌赛晋级全球十强选手作品,《老同学》得组委会特別奖;《世界晋江人》受到海内外晋江商会社团的欢迎认可;2015年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期间举办的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原创大赛,王中龙的最新作品《印象惠安女》获银奖,《妈祖》获铜奖……

闽音乡情   根植本土文化

“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核心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这些都是我创作的土壤,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立足闽南,王中龙创作了众多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作品,内容涵括山水、思乡、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印象惠安女》、《相思崇武港》塑造了惠安女勤劳传统的品质;《世界晋江人》讲述晋江人“爱拼敢赢”的精神;《妈祖》展现了文化信仰的力量……

“唐山的海岸/吹着海风/故乡的海鸟/叫醒阮地梦中……”《故乡是闽南》以其闽南风情讲述着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王中龙说,写词讲究言简而意赅,如同这里的“唐山”并非指河北省的唐山市,而是源于唐朝时闽南人从中原南迁的历史典故。清代《台湾志略》记载:“台湾人称内地为唐山,内地人曰唐人”。“唐山”是台湾对祖国大陆的称呼,有缅怀故园的纪念意义。大唐盛世,万邦来朝,所以海外诸国把唐朝人简称唐人,现在世界上也有许多唐人街。最难忘却故乡音,这些旋律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许多华人华侨听到这些熟悉的闽南歌都感同身受,不免热泪盈眶。

王中龙说,给定一个主题,现在他最快两个小时就可以创作一首词曲成型的音乐。他认为,这离不开他的音乐天赋和文化积淀。从小喜欢诗词历史的积累研究,培养了他的文学素养;作为土生土长的闽南人,他熟知闽南方言特性;加上对早期闽南流行音乐的了解研究与自己的生活感悟,他将其消化融合成自己的元素,注入理解,独成一派。

微信图片_20181203153752.jpg


闽音乡情   根植本土文化

“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核心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这些都是我创作的土壤,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立足闽南,王中龙创作了众多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作品,内容涵括山水、思乡、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印象惠安女》、《相思崇武港》塑造了惠安女勤劳传统的品质;《世界晋江人》讲述晋江人“爱拼敢赢”的精神;《妈祖》展现了文化信仰的力量……

“唐山的海岸/吹着海风/故乡的海鸟/叫醒阮地梦中……”《故乡是闽南》以其闽南风情讲述着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王中龙说,写词讲究言简而意赅,如同这里的“唐山”并非指河北省的唐山市,而是源于唐朝时闽南人从中原南迁的历史典故。清代《台湾志略》记载:“台湾人称内地为唐山,内地人曰唐人”。“唐山”是台湾对祖国大陆的称呼,有缅怀故园的纪念意义。大唐盛世,万邦来朝,所以海外诸国把唐朝人简称唐人,现在世界上也有许多唐人街。最难忘却故乡音,这些旋律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许多华人华侨听到这些熟悉的闽南歌都感同身受,不免热泪盈眶。

王中龙说,给定一个主题,现在他最快两个小时就可以创作一首词曲成型的音乐。他认为,这离不开他的音乐天赋和文化积淀。从小喜欢诗词历史的积累研究,培养了他的文学素养;作为土生土长的闽南人,他熟知闽南方言特性;加上对早期闽南流行音乐的了解研究与自己的生活感悟,他将其消化融合成自己的元素,注入理解,独成一派。


微信图片_20181203153734.jpg


“看见”闽南  传播时代之声

歌曲的制作离不开台前幕后的紧密配合,词曲演唱由王中龙一手完成,曾海彬负责MV的拍摄和制作。王中龙与曾海彬珠联璧合创作了众多经典,目前所创作的成熟作品高达两三百首,在网络、KTV或影视剧中都能听到。他的代表作《咱厝人》就是为泉州电视台大型文化纪实栏目《咱厝人》量身定作,随着闽南语频道的播出,该作品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开元的钟声/又搁响起/已经一两千年/古早的街市……过去有番仔十洲人/地这往来做生意/骑楼廊下有人排滩/算命辩签诗……”受作家洪泓之邀,王中龙为洪泓的新书《西街》创作了这首《我在西街等你》。歌词贯穿泉州西街的头尾,闭上眼睛,伴随着词曲唱调,一幅西街的古早味景象就此生动铺开。“把生活场景写进歌里,让大家听到歌声就感觉看到西街、看到闽南,找到共鸣。”王中龙如是说。

王中龙透露,《我在西街等你》词曲演唱已经制作完成,再过不久就可以跟大家见面,另一首展现晋江人形象的主题歌《晋江》也在筹划当中。做了二十多年的原创闽南音乐,王中龙认为其实自己就是个文艺工作者。“闽南文化不能丢,它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挖掘,在弘扬闽南文化和时代精神这条路上,我还会继续走下去。”王中龙说,影视或许是下一步的打算,通过具体画面和闽南音乐的结合,植入地方人文故事,让闽南文化不仅“听得见”,更可以“看得见”。


王中龙、白晓洋《乡约袁州》专辑视频


王中龍道教新歌《仰天观星》


王中龙、白晓洋《老同学,新年好!》

   


关公文化主题音乐《桃花韵》






代表作品:《相思崇武港》《老同学》《咱厝人》《世界晋江人》《妈祖》《关帝颂》《万物崇道月圆宜春》《印象白水洋》《阮兜》《故乡是闽南》《印象惠安女》《印象泉州》《泉州港》《人生》等

岁月如歌
      

坚持21年从事闽南语原创音乐的乡土歌手王中龍是热爱家乡的福建惠安人(道教全真龍门派廿七代弟子道名王高翊,师从宋崇道道长)


1997年之前从事过工艺美术、装修业、建筑承包商,1996年在建筑生意大起大落后离开家乡坦然直面漂泊的王中龍正在苦苦寻  觅能够东山再起的机会,本来从小就喜欢歌唱且有天赋的他在1996年至1997年间创作了处女作品《思乡的出外人》而在厦门参加闽南语歌唱比赛之后踏上音乐之旅,经历过漫长的探索坚持与守候直到今天还满怀信心;就像他所形容的福建流行原创音乐走出半沙漠状态应来了即将百花齐放的春天……

他在2000年创办(王中龍音乐工作室)个人经典作品一百多首,从处女作品《思乡的出外人》及2000年获得大陆首届闽南语十大金曲的《平安回航》,以及代表作品《相思崇武港》,到2006年参加中华全球闽歌赛晋级全球十强选手作品《老同学》得组委会特別奖,20075月前受邀为泉州电视台大型文化纪实栏目《咱厝人》量身定作演唱同名主题《咱厝人》、该作品随着闽南语频道的播出走进千家户以励志简洁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表达了海内外大泉州的精神人文!为全世界晋江人而创作的新歌《世界晋江人》大受海内外晋江商会社团的欢迎认可;从早期的记事灵感作品至后来的邀约作品王中龙的原创作品首首成熟堪称经典……然而由于福建本土的原创音乐市场氛围没有形成、音乐媒体更热衷于已成大气候的港台内地明星作品,大部本土音乐人及作品被搁浅、埋没、二十年一直时稳时现与隐忍坚持在福建闽南原创音乐的道路主线上;通过歌曲作品与他沧桑雄厚的歌声可以品读出激情与心酸、坚强与无奈……

这两年的新作《妈祖》《关帝颂》《万物崇道月圆宜春》《印象白水洋》《阮兜》《故乡是闽南》《印象惠安女》王中龙诸多作品用乡音乡情围绕着大闽南的乡土情怀及传统人文,他自称定位是乡土歌手!……

(怒放现场)举办的音乐专场看到了他的学生、王中龍创办发起的(福建凯闽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签约歌手、(即将推出最新专辑《印象泉州》电影《印象惠安女》、演唱搭档(去年刚毕业于安徽合肥学院来自宁德的一个清纯秀丽的白水洋姑娘白晓洋,却是一身时尚改良的惠安女服饰装扮,虽不会讲闽南语但她用地道的闽南腔首唱了她与王中龍合作创作的最新作品《泉州港》与王中龙合作首唱新作《妈祖》以平和温情的流行唱法歌颂妈祖的大爱精神;在首唱会最后听到王中龍介绍自己以禅意的角度创作的新歌《人生》“人生到底是为什么?怎么过才有意义?”……歌曲最后总结一句“平凡也就是福气”……我们从音乐看出王中龍用脱俗的眼光直面人生,用真诚感悟的语气诉说人生……

2015年福建泉州市承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期间隆重举办的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原创大赛,王中龍的最新作品《印象惠安女》获银奖,《妈祖》获铜奖;从王中龍的诸多作品中能够品读到一种坚持自信与淡定成熟稳重的诗人情怀,让我们似乎感悟到更多更多,祝福王中龍,祝福福建闽南文化如沐春光,百花齐放……


《世界惠安人》王中龙原唱版


《爱拼一定会赢》原唱版













开闽王氏主题歌曲《开闽王》王中龙国语原创新歌



歌曲简介:

唐末“开闽三王”带领十八将领九十九姓数千名固始籍乡兵南下,拜剑开疆,一统八闽。开启了中原向福建最大的一次移民运动,用中原河洛文化、农耕文明和“修齐治平”的仁风德政与经世方略,改写了福建这一乱世蛮荒、盗匪蜂起、饥民遍野、流民塞道的历史,开创了八闽大地的历史新纪元。 

开闽王“轻徭薄赋,省刑惜费,鼓励垦荒,倡修水利,兴办学校,发展海外贸易,招纳中原名士”的治闽政策之下,将福建从南蛮夷地,建设成为繁荣安定的“海滨邹鲁”。特别是"招来番夷,广发番舶”,广开海丝之路,功勋卓著,彪炳青史。 

在福建迈向文明之邦的历史大转折中,闽王王审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宁为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王审知始终坚持不割据、不称霸、不称帝。在其当政期间,正逢群雄纷争、武力割据的五代十国初期,福建从未对外邦用兵,也未受外邦侵侮,境内一片升平,成为当时南方最安定的世外桃源。




咨询热线:
0592-5923214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富兴大厦写字楼13层

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五四麦麦网

手机:137-997-88740

邮箱:408749268@qq.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添加客服微信
seo seo